
礦區進入學習時間
據該礦宣傳科長于芳園介紹,會議一結束,礦領導就安排他們利用礦自辦網站、電視臺、廣播站等宣傳平臺,對系列會議精神進行第一時間宣傳,并撰寫了學習貫徹宣傳提綱,引導干部職工學深吃透把準會議精神。
筆者看到,在該礦主要道路旁邊、區隊學習室、地面廠房等地點,會議精神已經上墻,井口和工廣大屏循環播放會議盛況,還有團員青年正在加緊趕制會議精神黑板報。在任何一個宣傳窗口,都有著一大批上下班的職工駐足觀看、認真討論。
“我們不僅舉辦職工代表與青年職工的座談會,還將組織受表彰的勞模與青年職工面對面座談,引導青年職工為爬坡過坎奉獻青春力量。”該礦團委書記李冰說。
在蔣莊煤礦宣傳科,筆者看到他們正在對系列會議精神進行細致解讀,制作“學習精神一張圖”。
“我們礦在組織干部職工全面系統學習會議精神的基礎上,為加深職工對核心要義的掌握和理解,我們制作了‘學習精神一張圖’,以圖說、數看、要點提示等最簡潔的字句和形式對會議精神進行解讀。”該礦黨群工作部部長、宣傳科科長李永磊說。
從李永磊的手機看到,該礦“黨群工作部”“黨員”等內部工作微信群、QQ群都在第一時間推出了“董事長重要講話”“行政工作報告”“十大關鍵詞和二十金句”等學習內容,群友們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點贊、打卡、討論。
“我們在利用好傳統宣傳平臺的同時,積極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抓宣傳,通過微信、QQ、網站等,打造了一個永不下線的課堂。”李永磊說。
新安煤業公司職工代表、選煤廠廠長紀玉華這幾天非常忙,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參加了公司組建的宣講團,進區隊、到班組、走現場,對職工開展集團公司五屆二次職代會等系列會議精神宣講。
“作為一名職工代表,宣傳好職代會精神,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利用自己是職工代表的這一優勢,向職工講會議盛況、參會感受、學習心得,職工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紀玉華告訴記者。
記者在跟隨他到選煤廠宣講時,對這種學習形式感觸頗深。“會上,當聽到董事長說湖下采煤出現了新轉機時,作為一名新安人,我異常興奮。”“明年,集團公司還將加大產銷協同力度,大力推行內配外調工作。這可是我們洗煤廠的效益工程、飯碗子工程呀!我們有信心,2019年新安洗煤廠產量和效益再上一個新臺階……”臺上講得起勁,臺下聽得帶勁,在這種與職工代表面對面、零距離的交流中,干部職工感同身受,學深了精神、提振了斗志。
這一個個生動的切面,是百里礦區學習集團公司系列會議精神的真實寫照。各單位正立足實際,采取“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的形式,把學習活動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集團公司宣傳部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會議結束當晚,連夜撰寫刊發社論、短評文章,第一時間發聲,引導輿論。并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微信、網站“四大媒體”,采取圖文并茂的多種形式,對會議精神進行精準解析、全面宣傳,引導集團上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棗礦“爬坡過坎年”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凝聚到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來。

為咱的棗礦點贊
剛走進柴里煤礦采掘樓,綜采二區黨支部書記馬井懷、綜掘二區黨支部書記石正源等人就一下子圍了上來,拉著記者的手激動地說:“你們來得太好了,我們有一肚子話要說!”
“一提雙優真帶勁,自動化工作面、智能化工作面,讓職工工作輕松,安全更有保障!”
“取消夜班、周日集休真是太好了,有時間陪家人了,幸福感倍增,以前做夢都不敢想!”
“我們一線職工工資大幅提高了,月月過萬,職工都開上了小汽車、住上了城里的新房子!”
“山西的錦源礦也讓我們拿下來了,俺們工人更有了盼頭!”
“俺工區的小伙子說,以前找對像就怕人家女孩問在哪里工作、干什么?,F在他們都挺直腰桿說,在棗礦集團,是煤礦工人。”
“我們工人都說,要為集團公司好政策點贊,要為集團公司領導班子的為民舉措點贊!”
“你們這些記者,可一定要把我們的話原原本本寫到報紙上!”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激動地說著“掏心窩子”的話,爭相表達作為“棗礦人”的自豪、作為新時代煤礦工人的驕傲。隨著“咔咔”的聲音,職工豎起大拇指點贊的感人瞬間被記錄在記者鏡頭里。
據介紹,柴里煤礦作為一個擁有55年生產歷史的老礦,人多包袱重,采場條件復雜,實施“一提雙優”建設、取消夜班生產,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也更受干部職工期待。2018年以來,該礦克難攻堅,先后建成自動化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個、快速掘進線2條,井下所有主動皮帶、給煤設備實現遠程控制。創新推行安全“全層級自主管理”,進一步補齊安全管理短板,實現與“一提雙優”相得益彰。
“去年初,我們建成了605自動化綜采工作面,9月份,我區又接收了第一個智能化工作面,職工只需在控制室里操作設備,搞一些維護、巡查工作,基本沒有了重體力勞動??梢赃@樣說,我們工人上井后,再也不是‘大黑臉’,不洗澡就能回家。”馬井懷興奮地說。
煤炭主業發展迅速,非煤產業同樣并駕齊驅。筆者到蔣莊煤礦弘大公司采訪,恰巧碰到該公司機械廠安裝新設備。新引進的臥式加工中心、數控磨床、數控車床等十余臺嶄新裝備巍巍壯觀地排列在廠房內。
“我們去年新建了7000多平四連跨廠房,一次引進了價值1400萬元的高科技設備,今年一季度就可投入生產,徹底讓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成為過去。”弘大公司經理劉延芳說。
據悉,蔣莊煤礦面對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的緊迫形勢,立足可持續,著力做強做優做大非煤產業,以高質量的發展之勢承接礦井轉型轉產重任。2018年,該礦發電、機加工、維修、白炭黑、型煤等主要非煤項目均實現盈利。
弘大公司是該礦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非煤產業,一直圍著礦井內部修修補補轉,是典型的服務型、依附型企業。近兩年,他們轉變發展思路,乘借集團公司大力實施“一提雙優”建設和產銷深度協同的東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客戶結構,圍繞拳頭產品、核心技術做精做優、尋求突破。
2018年,該公司先后引進了激光熔覆機、工業焊接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12臺(套)。拳頭產品膠帶運輸機形成了6大系列40余個品種,覆蓋礦山、港口、地面等各類型用戶,2018年,他們僅膠帶運輸機對外中標就達8000余萬元。
“我們以前在皮帶機上,只能焊接個架子、搞個維修,現在我們形成了從驅動、托輥生產到機架、滾筒加工,再到維修、安裝的全產業鏈。”劉延芳說,2015、2016年,弘大下屬的機械廠一年累死累活也只能完成1000來萬元的產值,2018年則增長到1.4億,整個弘大公司完成產值3億余元。
從小作坊到初具雛形的現代化企業,其成功的奧秘在哪里?劉延芳把此歸功于外放型的發展思路、精確的產品定位、規?;瘜I化的發展路徑以及“一提雙優”等集團公司政策的帶動。
在采訪結束時,劉延芳希望記者為他們的產品做做廣告。他說,弘大公司生產的高脂高效托輥壽命達3萬余小時,是普通托輥的5、6倍,于2015年7月投放到礦井生產中的第一批產品到目前仍然在井下正常使用。
在新安煤業公司選煤廠采訪時,紀玉華告訴記者,作為一個選煤人,他對集團公司2018年產銷協同成效感到驕傲,對集團公司大力推行內配外調工作點贊。
紀玉華說,新安選煤廠受客戶和煤炭品種影響,自建廠以來一直“吃不飽”,年產量一直徘徊在六七十萬噸。作為其主要產品的6級、8級精煤市場小、客戶少,銷售很不樂觀,選煤廠產能功效和煤炭最大價值沒有發揮出來。
“我們2018年從深化產銷協同上尋找銷售新路徑,在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我們瞄準市場和客戶需求,研發出了11級高灰精煤,一下子打開了銷售局面,新增精煤用戶10余家。”紀玉華說。
據介紹,自去年6月份11級高灰精煤投放市場到年底,半年時間,他們一共生產銷售新產品50余萬噸,占到全廠全年總產銷量的50%,實現創效5022萬元。與此同時,他們還加大內配外調力度,置換電煤35萬噸,進一步提高了礦井效益,選煤廠迎來了嶄新的發展局面。

對未來充滿希望
“發展哪有一帆風順的,2019年是集團公司的‘爬坡過坎年’,有很多難事要事棘手事需要克服和解決。但通過學習集團公司會議精神,看出集團領導對形勢看得透、工作抓得準、措施提得實,我們工人對棗礦發展有信心。”馬井懷說。
石正源說,“像柴里這樣衰老礦井的工人,最關心的是資源持續問題。集團公司一舉拿下年產600萬噸規模的錦源礦,這給我們吃了‘定心丸’。集團職代會還提出,控制衰老礦井產能,延長服務年限,展現了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求實務實和未雨綢繆,我們舉雙手贊同。”
“集團公司還要持續深化一提雙優,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工作面全覆蓋。還有薪酬分配、工資增長、民生工程,我們工人的日子會越過越幸福。”……
現場職工踴躍暢談想法,話語中流露出強烈的樂觀和自信,讓記者深有感觸。圍繞會議精神落實和本職工作,他們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而蔣莊煤礦弘大公司在2019年則明確了規?;?、專業化、科技化、品牌化的發展思路,突出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進一步做專、做精、做優、做強。
“我們將按照集團職代會提出的非煤產業規模集群和配套整合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勇于砍掉和舍棄沒有規模優勢、技術優勢、發展優勢、效益優勢的小散網點,集中精力、集聚資源發展膠帶運輸機、鑄鋼、維修等骨干項目,推動企業由小而全向精而強轉變。”劉延芳胸有成竹地告訴記者。
據悉,弘大公司2019年將對整體工業區重新進行功能布局,引進自動化噴涂作業線,建設智能化倉儲,完善“保姆式”售后服務體系。堅持“與巨人同行”,對接集團公司提出的“2020年全面實現原煤運輸永磁直驅化”等要求,與國內一流企業和研究院所合作,開發永磁直驅裝備、機械化安撤設備等,打造集研發、設計、生產、安裝、維護為一體的現代化制造中心,實現企業整體收入3.5億元、加工制造2.5億元的奮斗目標。
在蔣莊煤礦,記者了解到,他們對非煤企業制訂了兩年的近期發展規劃,將積極推動非煤產業外向發展、規模發展,著力提高創新能力、造血能力和競爭能力,力爭兩年內非煤總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更好地承擔起礦井的轉型、轉產發展重任。
新安煤業公司對選煤廠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2019年工作目標:全年完成精煤產量150萬噸。
從2017年的70萬噸,到2018年的110萬噸,再到2019年的150萬噸,三年三大步,三年三跨越,難度不可謂不大,但紀玉華一班人卻充滿信心。他說:“2018年的產銷協同、內配外調的工作成效,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我們將通過提高入洗率、提升生產自動化程度、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強化內配外調等措施,確保完成既定目標。”
據了解,新安煤業公司為擴大精煤創效戰果,提出了一攬子計劃。他們將分階段分步驟啟動裝車自動化、船運上港皮帶自動化、地銷自動計量給煤等智能工程建設,大力實施電煤創效、精煤增收“兩大戰略”,利用鐵運、汽運、水運“三通道”,做好產品結構、市場流向、客戶群體、運輸方式“四個優化”,拓寬銷售渠道,強化目標管理,激勵全員銷售,爭創最佳效益。
記者全部采訪結束時,已是繁星滿天。雖然只走訪了部分礦井,但從一個個側面,深切感受到礦區熱火朝天的學習氛圍、你追我趕的奮斗熱情、只爭朝夕的工作姿態和廣大干部職工對企業的深深熱愛。我們相信,這必將是一股磅礴的發展力量,有力推動著企業爬坡過坎、行穩致遠。